笠翁对韵全文逐句解释

admin 2023-03-04 17:37 阅读数 #教育学习
文章标签

笠怎么读?

拼音:lì

部首:竹,四角码:88108,仓颉:hyt

86五笔:tuf,98五笔:tuf,郑码:MSU

统一码:7B20,总笔画数:11,笔顺:31431441431

释义:

用竹或草编成的帽子,可以遮雨、遮阳光:斗笠。竹笠。草笠。。

扩展资料

一、笠的笔画

二、笠组词

斗笠、簦笠、皮笠、台笠、莎笠、氍笠、椶笠、笠蓑、村笠、竖笠、行笠、裨笠、蓑笠、荷笠、车笠、笠毂、蒻笠、竹笠、雨笠、马笠、短笠、毡笠、箬笠、簑笠、瓢笠,部分词语解释:

1、斗笠:[dǒu lì]

遮阳光和雨的帽子,有很宽的边,用竹篾夹油纸或箬竹的叶子等制成。

2、簦笠:[dēng lì]

雨具。

3、台笠:[tái lì]

指蓑衣和笠帽。

4、行笠:[xíng lì]

出行戴的笠帽。

5、氍笠:[qú lì]

一种毡帽。

“笠”的读音是什么?

“笠”的读音是lì。形声。字从竹,从立,立亦声。“立”指“站立”、“独立”。“竹”指“竹编”。“竹”与“立”联合起来表示“竹编的雨帽,可以使农夫在田野中站立住”。本义:竹编雨帽(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)。

总笔画:11。五笔8698:TUF。仓颉:HYT。笔顺编号:31431441431。四角号码:88108。UniCode:CJK 统一汉字 U+7B20。

扩展资料

1、笠子,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lì zǐ ,释义为箬笠。

2、斗笠是一个汉语词汇,拼音是dǒu lì,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,是夹油纸或竹叶,棕丝等编织而成,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的一首诗歌作品。

3、竹笠(zhú lì)是竹丝或竹篾编成的笠帽。

4、皮笠是一个汉语词语,读音是pí lì,是指古代革制的笠形帽。

5、村笠:借指戴着斗笠的农人。 清·唐孙华 《春日漫成》诗:“平桥浅水通村笠,草市斜阳颭酒旗。”

笠怎么读?

笠读法:【lì】。

笠指竹编雨帽。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握早。笠蓑:斗笠与蓑衣。借指劳动人民。宋应星《天工开物·乃粒》:“纨絝之子,以赭衣视笠蓑。”

笠泽:即松江。《左传》《哀公十七年》:“三月,越子伐吴,吴子御之笠泽。”陆广微《吴地记》:“松江一名松陵,又名笠泽,其江之源,连接太湖。”梁辰鱼《浣纱记·谋吴》:“其嗣主夫差日讲武于长洲,彼勇将伍员时耀兵于笠泽。”参见“松江”。指太湖。方文《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》诗:“将归笠泽买吴舠,画舫青帘过驿桥。”

例句:

1、二百零内心暗问:这厮竟然不知道酒为何物?只不过赤天此刻戴着斗笠,他人根本无法看清他的容貌,但无一人不难从赤天的音色和体魄辨别出他的年纪。

2、摇首出红尘,醒醉更无时节。活碧敏计绿蓑青笠,惯披霜冲雪。晚来风定钓丝闲,上下是新月。千里水天一,看孤鸿明灭。

3、想起小学三年级开学,阳历九月一的正午暑气正重,好多大人都脱掉上衣赤着胳膊顶着斗笠在耙稻谷,我在晒稻场找到我爸,说要交学费,27块5毛。

4、老舍端午偏逢风雨狂,村童仍着旧衣裳;相邀情重携蓑笠,敢为泥深恋草堂;有客同心当骨肉,无钱买酒卖文章;当年此会鱼三尺,不似今朝豆味香。

5、在乡下,小路上,石桥边,有撑着伞慢慢走着的人;地里还有工作的农民,披着蓑戴着笠等。

笠怎么读 笠怎么组词

1、“笠”字拼音lì。

2、释义:笠,字从竹,从立,立亦声。“立”指“站立”、“独立”。“竹”指“竹编”。“竹”与“立”联合起来表示“竹编的雨帽,可以使农夫在田野中站立住”。

本义:竹编雨帽(用竹箬或棕皮等编制而成)。

3、相关词语:

(1)斗笠[dǒu lì]

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,是夹油纸或竹叶,棕丝等编织而成,同时也是儿童文学作家王宜振的一首诗歌作品。斗笠是斗篷里的主要类型。

(2)皮笠[pí lì]

古代革制的笠形帽。

(3)簦笠[dēng lì]

雨具。

(4)台笠[tái lì]

指蓑衣和笠帽。

(5)氍笠[qú lì]

一种毡帽。

示例:清代如莲居士的《说唐》第四回 :“见一员壮士,撞围而入,头戴 范阳 氍笠,身穿皂色箭衣。”

释义:看到一个壮士,撞倒墙围就进来了,头上戴着毡帽,身上穿着皂色的箭衣。

笠怎么读

lì。

笠翁对韵全文逐句解释

笠,现代汉语规范二级字,普通话读音为lì,最早见于秦朝小篆时代,在六书中属于形声字。“笠”的基本含义为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,如斗笠、竹笠。引申含义为竹篾编成的笠形覆盖物,如笠盖、笠覆。

在日常使用中,“笠”也常做名词,表示关家禽的笼子,如鸡笠、鸭笠。

笔画数11笔,结构是上下结构,部首为竹字。笠字组词斗笠、马笠、笠蓑等,同音字荐丽、_、历。关于笠字成语有乘车戴笠、雨蓑风笠、戴笠故交、戴笠乘车等。

笠这个字念什么?

笠,读作lì。

指竹编雨帽。用竹篾或棕皮编制的遮阳挡雨的帽子。出自明冯梦龙《东周列国志》第五十一回:“庄王急教避箭,左右各将大笠前遮。”白话文:“庄王急忙叫避箭,左右各将领用大笠上前遮蔽。”

部首是竹部,笔顺是撇、横、点、撇、横、点、点、横、点、撇、横,共11画。相关组词有斗笠、台笠、簦笠、皮笠、氍笠、笠子、椶笠、竖笠、瓢笠、裨笠等。

扩展资料:

相关词语解析:

一、斗笠

1、拼音:dǒu lì

2、释义:指一种遮挡阳光和蔽雨的编结帽,是夹油纸或竹叶,棕丝等编织而成。

3、出处:“孤舟蓑笠翁,独钓寒江雪。”(唐·柳宗元《江雪》)

白话文:江上孤舟,渔翁披蓑戴笠,独自垂钓,不怕冰雪侵袭。

二、台笠

1、拼音:tái lì

2、释义:蓑衣和笠帽。

3、出处:宋 梅尧臣《和孙端叟寺丞农具·台笠》:“力田冒风雨,缉箨为台笠。”

白话文:“冒着风雨耕田,只是用蓑衣和笠帽遮蔽。”

三、簦笠

1、拼音:dēng lì

2、释义:雨具。

四、皮笠

1、拼音:pí lì

2、释义:古代革制的笠形帽。

3、出处:《资治通鉴·后周世宗显德三年》:“是战也,士卒有不致力者。 太祖皇帝 阳为督战,以剑斫其皮笠。明日,徧阅其皮笠,有剑迹者数十人,皆斩之。”

白话文:“这是战争啊,士兵有不卖力的人。太祖皇帝假装督战,用剑砍他的皮斗笠。第二天,普遍检查皮斗笠,有剑痕者,都杀了。”

五、笠子

1、拼音:lì zǐ

2、释义:箬笠。

3、出处:唐 李白 《戏赠杜甫》诗:“ 饭颗山头逢杜甫 ,头戴笠子日卓午。”

白话文:“吃完饭后在山头遇到杜甫,头戴箬笠日卓中午。”

参考资料:

百度百科-笠

百度百科-斗笠

百度百科-台笠

百度百科-簦笠

百度百科-皮笠

百度百科-笠子

版权声明

本文均来自网络收集进行整理编辑,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。
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侵犯到您的权益,请在线联系反馈给我们,一经查实,将立刻删除。

热门